English

心系讲台

1998-09-09 来源:光明日报 吴丽萍 我有话说

他,是山东省阳信县第一中学的高中语文教师,全国“三育人”先进个人代表,他叫史建筑,1987年毕业于中等师范。十余年来,他执着地、甚至刻意地追求着一种境界,这种境界把教师、学生、教材三者有机融为一体,那就是他心目中的语文课,他觉得语文课应该是精雕细刻的艺术珍品,应该是一名教师风格和个性的生动写照。

作为一名青年教师,站在世纪之交的路口,史建筑意识到在社会对学生素质要求越来越严,对教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下,教师必须有自学意识,努力使自己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、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“源头活水”。为此,他每年都从工资中拿出近千元购买和订阅报刊,在孤灯下读孔子、读苏格拉底……,正是这无数夜晚的苦读使他的课堂充满活力,使他的教育充满了灵性。

史建筑刚参加工作时,教研室主任对他的课的评价是:“个人素质不错,但没完成教学任务。”当时,他还没有“教学任务”这个概念!他开始了探索和讨教的历程,他每年自费订阅10余种杂志,同时他尽量找机会听优秀教师的课,他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。接着他又走上了探索语文教改之路,1996年他承担了学校高中语文“语感教学”的教研课题,使该校的语文教学走上了训练语言、注重实用、返朴归真的道路,学生的语感能力明显增强,在统考和高考中,语文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。1998年上半年,他又在教研室和校领导的指导下,进行了阅读教学的教改尝试,上承中国的“书院精神”,借鉴传统的多读多写多背的做法,开辟了阅读课堂,他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渠道,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,走近社会,深入体验,学以致用。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,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,他还将继续探索语文教学内在的规律。

史建筑是个文艺爱好者,他结合自己的特长,将音乐的节奏、速度融入教学中,把语文课变成了鉴赏课,他又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语言点,因势利导,调动学生积极训练。此外,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,因人制宜,加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,通过老师讲解、精读的方式启发学生,他的教学原则用他自己的话说是“因文解道,因道悟文”。他把语文教学当成一首诗,一支歌,一幅画,把课堂教学当作一门艺术去不懈地追求。1997年,他获得了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评比第一名。

史建筑在语文教学中,除了训练学生熟练地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外,还力求使学生在思维能力、思想观念、道德情操、心理素质、文化修养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。如他讲授日本作家栗良平的《一碗阳春面》时,联系当代学生心理现状,举行了以“战胜脆弱”为主题的班会,一位同学在发言中写道“人生的最大乐趣正是在于奋斗的过程…我能告别脆弱,我能笑对人生,我能随时迎接命运的挑战。”

“教学生3年,育他们30年,为国家民族300年”。他将爱无私地奉献给学生,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学生身上得以充分体现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